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活动

跨学院组织新团队 跨专业打通新交流 揭开专业群打造新篇章

2018年09月01日  浏览量: 774 次  来源: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作者:   发布: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泰山学院赴闽调研团队系列活动纪实

桑荣生

      近代著名学者傅斯年在主持史语所时曾有“运用新材料,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的主张,亦有“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般箴言,于今而言,诚我欺!对于学术中人来说,新材料意味着新信息,新问题意味着新成果,新方法意味着新视野。而要在这三者之间寻找一条共通的路,便需要新的实践的和新的交流,兼顾不同专业和方向的结合。傅斯年在史语所组织的一系列震古烁今的考古发掘,挑选的学者中,不少学者出身于历史学,但更有李济出身于社会学和人类学,梁思永则是我国第一位接受近代考古学专业训练的考古学者。正因不同领域的学者相互打通,才能真如傅斯年所主张的那样“运用新材料,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

 2017年泰山学院确立打造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在此旗下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结合不同专业打造新专业群这一项。2018813日,泰山学院派出一支由历史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师生组成的调研队伍前往福建福州市和武夷山市进行为期七天的调研。此次行程主要调研对象为福州市和武夷山市的各大博物馆和旅游景区。调研目标多、时间紧、路程远是此次调研的三个特点,在调研方法上以实地考察为主。 此次调研行动是泰山学院提升教学和学术水平、打造新专业群的肇始之举。

考察福州  古迹新景皆涉足

 福州市为调研团队的第一站。可以这样说,福州市承载了半部中国近代史,从屈辱史到复兴新篇章皆可见福州的身影,而在近代之前,福州同样留有悠久的古代历史足迹。调研团队在福州主要考察了三坊七巷、福建博物院、西禅古寺、罗星塔、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等地。团队师生以极大的专业兴趣投身在这些历史载体中,或欣赏,或点评,或学习,或反思,其中收获巨硕。

 813日下午到达福州市后,调研团队便赶往三坊七巷这一福州最为知名的历史文化名街。行走在这片号称“明清建筑博物馆”的古街上,遍览古今四百名人居,晋唐宋明千古天人交,尽管前人作古,三坊七巷也曾遭受到一些破坏,但历史遗留下来的气息更因这古老遗存而珍贵。

 福建博物院作为福州市甚至福建省的一个文化标杆自然不能在调研计划中缺席。调研团队参观了博物院的基本陈列、民间工艺展、考古发掘展和海上丝绸之路展,博物院展览中涵盖有石器、青铜器、漆木竹器、丝织品、纸质文物、陶瓷器等,按照历史时间陈列, 团队借此对博物院的展出藏品、陈列方法、展厅布置、游客服务上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福建博物院是调研行程中考察的第一个博物馆,在此次考察中调研团队对福建的历史文化渊源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与福建省博物院建筑相连接的是福建省美术馆和福建省自然馆,福建省美术馆正举办以庆祝“八一”为主题的“丹心如初”画展,尽管美术馆的占地面积尚小,但在展厅利用上较为充分,画展体验尚可。福建省自然馆则是展示福建省的自然特色,入厅便是巨大的恐龙化石骨架,给游客以极大的视觉震撼力,博物馆还在恐龙骨架旁边展示一具长颈鹿模型,借此凸显恐龙之高大。

 宗教建筑同样是此次调研中最重要的考察对象之一,而在福州最重要的宗教建筑莫过于西禅古寺。西禅古寺始于唐代,是福州五大禅林之一,和国内其他古建筑一样,西禅古寺在历史发展中几经毁建,终成现在的格局。古寺中建筑宏伟,颇具释家气象,步入其中便置身榕林,而水池的规划又给寺庙以柔和感,禅林映水,水映禅林,尽显庄严。寺中极具特色的莫过于十五层八角飞檐宝塔,此塔用现代建筑材料建造而成,是寺中最高的单体建筑,更是目前国内最高的石塔。

 若说塔便必须前往考察国际航标、闽江门户罗星塔。罗星塔并非宗教建筑,但其初建却具有一定的宗教因素,此塔相传为宋代柳七娘为替其亡夫祈冥福而建造,后明代时因被海风吹倒而重建,几经修葺终成现在的模样。罗星塔在满清末时成为国际公认的航标,国际海员亦称此塔为“中国塔”,由此可见此塔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在航海中也具有极大价值。调研团队对此塔抱有极大兴趣,因在罗星塔所处的这片区域上记录着中国近代海事发展史,更承载着中国近代半部屈辱史和救亡史。

 与罗星塔比邻而居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是了解中国近代海事发展的必去之地,若说三坊七巷代表了福州历史意义,那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则代表了近代中国海事历史意义。从被炮火打开国门的那一刻,到用自己的海军力量反击外来侵略,中国海军的肇始、发展便系在福建这片土地上。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示了中国的近代海事教育、海军建设、海军科技和海军人物,给调研团队以极大的震撼,尽管团队中师生专业不同,但对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之命运起伏的感受是相同的。从近代到当代,中国海事变迁百转千折,此时回望,莫不动容。

武夷结缘  自然人文重合一

武夷山作为国内双遗产之一,近些年在较为合理的旅游规划下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泰山与武夷山同为双遗产,两者又在儒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互为南北兄弟。朱子理学诞生于武夷,而为理学奠基的孙明复、石介等“宋初三先生”则在泰山著书教学,其中关系不可不谓深远。816日下午调研团队临于武夷山脚下,心生敬畏之余也不乏欲攀高峰之态。

武夷山之自然风景主要为天游峰、玉女峰、虎啸岩、大红袍、水帘洞、九曲溪等,人文景观则为武夷精舍、武夷宫、宋街、柳永纪念馆、止止庵、慧苑禅寺、天心永乐禅寺、三贤祠等。调研团队对于武夷山景区的票价机制、运营规划、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考察,对武夷山景区如何吸引游客、服务游客、带动周边产业、推广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知名度、文创开发等进行分析,各有收益。团队中历史、美术、旅游三个专业的师生以武夷山景区中的历史积淀、艺术文化、旅游开发这三个大方面为基点,以武夷山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考察载体,并时而与泰山的历史积淀、艺术文化、旅游开发等进行比较分析,对武夷山产生了更加系统而综合的看法。

此次武夷山之行,调研团队对武夷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是对武夷山旅游开发理念上的理解。武夷山多种不同的票价机制,不同景点上旅游路线的规划和景区游客服务设施的提供都给调研团队以深刻印象。而武夷山对于旅游体验的开发也给了三个学院师生不同方向的启发。其次是在武夷山历史文化开发上的理解。武夷精舍、武夷宫、宋街、永乐禅寺是武夷山历史文化开发中值得称道的地方,武夷山以朱子理学为文化宣传点,打造武夷精舍和武夷宫来展示武夷山的深厚历史文化,不仅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更得社会效益。而宋街的打造则是一条仿古商业街,颇值得借鉴。

下梅古民居是调研团队在武夷山市中考察的最后一站。下梅古民居与武夷山相互依傍,一者是双遗产,一者是历史文化名村,一者以茶文化圣,一者以茶生产盛。调研团队重在考察下梅古民居的开发现状、开发模式、文物保护、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产业管理等,同时也体验到古民居特有的风土人情和其中的历史文化积淀。

泰武交流  天南地北共座谈

考察之余便是交流,坐落在武夷山脚下的武夷学院成为此次调研的完结点。武夷学院,简称“武院”,是坐落在武夷山脚下的一座高校。武夷学院前身是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立于1958年,此后几经易名改制,终在2007年升为本科院校并更名武夷学院。武夷学院占地三千亩,设有茶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等院系。此次调研团队与武夷学院旅游学院院长及三名教师共座谈,进行友好交流。

此次座谈中,武夷学院旅游学院的院长首先介绍了参加座谈的三名老师,然后介绍了武夷学院的师生概况、教学和科研现状、学院规划等。泰山学院调研团队也依次介绍概况,并表明此次调研行程和交流目的。至此双方座谈正式进入高潮,以武夷山调研中的所见所闻为引,以武夷山景区规划为基点,着重讨论了双方对武夷山景区规划的看法和取得的成果,并在旅游开发观念上进行友好探讨。

另外双方还在学术问题上进行深入探讨。武夷学院坐落在武夷山脚下,对于武夷山历史文化、武夷山旅游开发、朱子理学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泰山学院调研团队通过对武夷学院对武夷山文化的研究视角上的分析,启发了对泰山文化研究的思考,同时双方在人才引进、教学培养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七天调研行程眨眼结束,调研团队历经福州、武夷山两大站,一路上三院师生不分彼此,密切交流,时刻从自身专业角度阐述对不同问题的不同看法。而带队教师不仅在生活上对学生密切照顾,更是时刻注意在学问上引导启发学生,使得此行不只是“一路看”,更大的收获是“一路想”。如此快意秋风时节,早已忘记一路行程中的疲乏,更多的是在路上发现新事物的兴奋,师生共同探讨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畅所欲言,不仅拉近了师生关系,更使学生对老师有了近距离的了解,也使老师对学生有了细节上的把握。在交流中相互了解,学生学习老师,老师激励学生,成为此行中的常态。当然更重要的,建立新专业群,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也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