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瑞研究员来校做学术讲座
6月7日,历史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瑞研究员来校主讲“海岱文博讲坛”第七讲。讲座于下午2点在理工楼虚拟仿真中心举行,讲座由袁波文博士主持。本次活动是我校“文博前沿讲座”相关课程内容之一。
刘瑞研究员讲座的题目是《秦汉都城的轴线、祭祀与相关问题》,首先刘瑞研究员通过对汉长安城建设过程、门阙道路等遗存的分布等内容的考察,对汉长安城的朝向和布局进行了探讨,结合天井坑、池阳宫、尖山等遗址的分布特征,提出汉长安城存在超长建筑基线,长安城的轴线由前期的东西向转变为晚期的南北向,他认为这种变化同西汉晚期儒生官员主导的天地秩序管理有直接关系。通过对阿房宫遗址微地貌的揭示,提出秦始皇在都城选址中所体现的“轴线”理念,进而阐释《史记》所记载“表南山之巅以为阙”的具体含义,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展示了秦都咸阳和秦始皇陵的大轴线分布状况,认为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均处于轴线的黄金分割点。刘瑞研究员还将考察范围扩大至整个秦帝国,阿房宫同样处于帝国的南北、东西两条轴线的黄金分割的交汇点。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秦都咸阳的选址设计存在“法天象”的可能性。最后,刘瑞研究员通过对考古发现的解读,指出中国古代至少从秦汉便存在广阔的大地测量,并就“天下之中”这一古代首都观,并对汉魏洛阳城的轴线问题进行了探讨。
讲座互动环节,刘瑞研究员就同学们提出的汉代宫殿建筑门道营建是否采用东西方向以及都城设计等问题,都做以了精彩的解答。
刘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考古学会建筑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16届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从事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研究,发表论文16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1项。
2011年至今在西安参与或主持秦阿房宫、秦汉栎阳城、秦汉上林苑、秦废丘(东马坊遗址)、汉唐昆明池、秦汉唐中渭桥、秦郑国渠汉白渠、汉唐漕渠等都城、苑囿、交通与水利工程考古。2013年中渭桥考古、2017年栎阳城考古项目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出版专著《西汉诸侯王陵墓制度研究》(合著)、《南海百咏、南海杂咏、南海百咏续编》《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秦汉帝国南缘的面相:以考古视角的审视》(全2册)、《秦封泥集存》(全2册)、《秦封泥集释》(全2册)、《苏秉琦往来书信集》(全3册)。主编考古报告《秦汉上林苑2004-2012年考古报告》(全2册)、《秦汉栎阳城:2012-2018年考古报告(第一卷)》(全2册)、《南越木简》,副主编考古报告《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90册)、《秦汉栎阳城:1980-1981年考古报告》(全3册)。主编资料集《阿房宫考古发现与研究》《栎阳考古发现与研究》《栎阳陶文》《栎阳瓦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