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引进来”“走出去”促进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06月25日  浏览量: 209 次  来源: 历史学院  作者:   发布: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20225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为开阔我校师生学术视野,紧跟考古文博的学术前沿研究,历史文化学院特策划了“海岱文博讲坛”系列讲座,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研讨,同时这也是我校“文博前沿讲座”相关课程内容之一。

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座谈、讲座,共谋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科发展

历史学院设立“海岱文博讲坛”,先后邀请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相关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依照“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以及“一带一路”的相关文件精神,分别设置了旧石器时期考古、新石器时期考古、商周考古、秦汉考古、海上丝绸之路等几个专题。

(一)百万年人类史

北京大学王幼平教授讲座的题目是《旧石器考古新进展与影响》,王教授指出旧石器考古最终目标是要认识远古人类的行为特点,复原其社会历史及发展规律。王教授以2021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稻城皮洛遗址的发掘为实例,对最早使用工具的人类、人类社会的开端、早期人类的社会关系做出了详尽的说明和拓展。王教授为师生们介绍了泥河湾盆地的人类生活复原以及南北方地区石器文化的二元结构的形成过程。

(二)万年的文化史

北京大学张驰教授讲座题目为《中国新石器化最初进程》。张教授从:何谓新石器时代;陶器、磨制石器、定居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南方地区定居村落:上山文化;北方地区的半定居村落:东胡林文化;农业文化的扩张;农业、陶器、磨制石器、定居与新石器化进程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张弛教授强调了农业、陶器、磨制石器、定居出现的意义;农业的驯化与定居展现人类迈入新的历史阶段;新石器时代的划分突出了人类的进化节点。

(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山东大学栾丰实教授讲座题目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考古学证据》。栾教授从:考古学关于人类自身历史的认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良渚文化——进入文明社会的实例四个方面讲述了对中华文明的探索。栾教授从良渚文化的陶器、聚落、稻作农业、水利设施、高等级祭坛、王族墓地、玉器等方面,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严格意义上的早期国家阶段。

(四)商周时期的国家与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研究员讲座的题目为《家国天下——西周的国家与社会》,徐良高研究员从“王权核心与天下一统”、“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宗族社会”、“家国同构,宗子维城”、“祖先崇拜”、“宗庙与礼器”、“共主制”、“西周礼乐文化及其影响”八个方面通过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全面讲述了西周时期的国家与社会状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常怀颖副研究员讲座的题目为《近年来商代考古的新发现述评》,讲座结合近年来的商代部分考古新发现,以大遗址或都邑性遗址的田野考古发现为中心,讨论商代考古中关于年代、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等级和相互关系等问题,并对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冷静面对学术问题进行探讨。

(五)秦汉帝国的大一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瑞研究员讲座的题目是《秦汉都城的轴线、祭祀与相关问题》,刘瑞研究员提出汉长安城存在超长建筑基线,长安城的轴线由前期的东西向转变为晚期的南北向,他认为这种变化同西汉晚期儒生官员主导的天地秩序管理有直接关系。刘瑞研究员将考察范围扩大至整个秦帝国,阿房宫同样处于帝国的南北、东西两条轴线的黄金分割的交汇点。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秦都咸阳的选址设计存在“法天象”的可能性。

(六)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

山东大学姜波教授讲座的题目是《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姜波教授通过讲述南海一号、碗礁一号、新安沉船及黑石号等沉船遗迹的水下考古发掘及出土遗物来揭开水下考古的神秘面纱;姜波教授介绍了水下考古出土的海洋贸易品:外销瓷、宝石、青花瓷等,以及贸易的证据铜砝码、铜权等,并着重讲解了漂洋过海“东方神叶”——海上茶叶贸易,这些事例都向我们证明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与繁荣。

走向田野,落实完善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考古实践,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一个专业,为落实学生的专业实践,历史学院先后与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考古研究院建立业务联系。20222-5月,262018级毕业生赴淄博市临淄崕付北墓地、青蓝府墓地、赵家徐姚遗址进行考古发掘。20226月—8月共31名师生先后参与泰安市东平县单楼遗址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是我校师生独立参与发掘的第一个考古项目。20232月—5472019级毕业生赴山东淄博张店区高南遗址、临淄陈家西北墓地东孙回迁项目、南马坊墓地、以及纪王崮遗址进行考古实习。

2022年开始,2018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本科生开始进行大规模田野考古实践。同学们都很珍惜机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了合作单位的认可。在实习中,同学们学习到了田野考古知识与技能,实现了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应用性、实践性强,学院将以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契机,推进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发展,加大与省内各类考古单位合作,共建考古发掘基地,培养考古师资,积累考古经验,培育科研成果,实现专业应用转型、升级,以及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点申报。

今年是学校攻坚硕士点授予单位的关键一年。全校上下在为这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经过12年的发展,为冲击硕士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深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了更好地凝练研究方向,提高研究水平,拓宽发展思路。我们经过筹划,希望通过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座、交流、座谈、指导,给我们带来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提高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科建设水平。